由于不清楚你所说的《推敲》具体文本内容以及相关题目,以下为你提供一份通用的针对《推敲》阅读理解可能涉及问题的参考答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推敲》原文(常见版本)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
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始欲着‘推’字” 欲:想要 “炼之未定” 炼:琢磨,锤炼 “遂于驴上吟哦” 遂:于是,就 “尚为手势未已” 已:停止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自己想到的诗句,说“推”字和“敲”字还没有确定下来,(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
” 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
(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贾岛的“苦吟”?请简要概括 贾岛在驴上反复琢磨诗句,对于“推”和“敲”两个字难以抉择,不断吟哦,还伸手做出推敲的动作。
他沉浸在诗句的斟酌中,不知不觉走到了韩愈车队的第三节,并且还在不停地做着手势,完全没有意识到周围的情况。
韩愈认为“敲”字佳,请你说说“敲”字比“推”字好在哪里 从意境上来说,“敲”字以动衬静,在静谧的月夜中,轻轻的敲门声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使诗歌营造的氛围更加生动形象。
从礼仪角度讲,“敲”门更符合常理和礼节,僧人拜访友人,敲门更显礼貌。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文学创作中,要注重遣词造句,反复琢磨,精益求精,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对待学问要有认真严谨、执着追求的态度,不能浅尝辄止。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可能会带来新的启发,有助于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