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隐患整改管理制度

隐患整改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车间、班组以及相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隐患排查、整改及管理工作。

三、职责分工 安全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隐患排查计划,组织开展各类隐患排查工作。

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汇总、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

跟踪、督促隐患整改责任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隐患排查、整改全过程信息。

各部门(车间、班组) 负责本部门日常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类隐患。

对本部门存在的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期限,组织实施整改工作。

配合安全管理部门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公司管理层 负责提供隐患整改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障。

对重大隐患整改方案进行审批,并监督整改工作的落实情况。

四、隐患分级 根据隐患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和整改难度,将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 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五、隐患排查 定期排查 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由安全管理部门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参与。

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本部门内部的隐患排查,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

班组每天进行班前、班中、班后隐患排查,由班组长负责。

专项排查 根据季节特点、节假日、特殊施工任务等情况,开展针对性的专项隐患排查,如夏季防暑降温专项排查、冬季防寒保暖专项排查等。

当公司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时,应在投入使用前进行专项隐患排查。

日常巡查 安全管理人员每日对公司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记录各类隐患。

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隐患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或安全管理部门。

六、隐患报告 员工发现隐患后,应立即向班组长报告;班组长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部门负责人对隐患进行初步评估后,将隐患信息报送至安全管理部门。

隐患报告应包括隐患描述、发现时间、发现地点、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内容。

对于重大隐患,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七、隐患评估与整改 隐患评估 安全管理部门收到隐患报告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评估,确定隐患等级。

对于重大隐患,应邀请专家或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

整改措施制定 一般隐患由隐患所在部门负责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期限,整改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

重大隐患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应包括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应急处置预案等内容。

整改期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最长不超过6个月。

整改实施 隐患整改责任人应按照整改措施或整改方案要求,按时完成隐患整改工作。

在整改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整改期间的安全。

整改过程中如需变更整改措施或延长整改期限,应提前向安全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八、整改验收 隐患整改完成后,整改责任人应向安全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整改措施是否落实、隐患是否消除、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等。

对于验收合格的隐患,予以销号;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隐患,下达整改复查意见书,责令重新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九、记录与档案管理 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详细记录隐患排查、评估、整改、验收等全过程信息,包括隐患描述、发现时间、发现人、隐患等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完成时间、验收情况等。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对于重大隐患,应单独建立档案,记录隐患评估报告、整改方案、整改过程中的相关资料以及验收报告等。

十、奖惩措施 奖励 对及时发现并报告重大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的员工,给予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对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或个人,公司将予以通报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惩罚 对未按规定进行隐患排查、报告、整改的部门或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罚款等处罚。

因隐患整改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十一、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要求,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