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以说是每个女性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人说痛经喝点红糖水就好了,也有人说痛经要吃点巧克力,那么痛经到底应该怎么缓解呢?中医偏方有治疗痛经的好方法。
中医治疗痛经的偏方当归白芍治痛经
【功能主治】主治痛经。
【偏方组成】当归20克,白芍30克,赤芍、五灵脂、元胡、香附、荔枝核、怀牛膝、川芎各12克,吴茱萸、肉桂、泽兰、红花、甘草各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每次于月经前5天开始用药,服至月经来潮时停服。连续服2~3个月经周期。
温经散寒汤治痛经
【功能主治】温经化瘀,散寒止痛。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偏方组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紫石英20克,五灵脂12克,金玲子10克,葫芦巴6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叶6克。
【用法用量】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加减】本方适宜于寒湿搏于冲任所致痛经。如受寒重者,可加吴茱萸,桂枝之品;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之类。
丹参芍药汤治痛经
【功能主治】蜕膜样痛经,症属寒凝胞宫、瘀阻不通,不通则痛。
【偏方组成】丹参、赤芍、乌药、香附、五灵脂、山楂、延胡索、木香、三棱、莪术各10克,吴茱萸3克,肉桂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柴胡通经汤治痛经
【功能主治】主治痛经。
【偏方组成】柴胡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郁金1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元胡15克,小茴香6克,乌药12克,益母草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下。于经前5天开始服药,6剂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当归赤芍治痛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行瘀止痛。主治痛经。属热性者经行腹痛,往往于经行第一天腹痛甚剧,或见血块落下则痛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偏方组成】当归1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大生地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20克,金铃子10克,炒五灵脂12克,炙乳没各5克。
【用法用量】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加减】证见膜样痛经,腹痛剧烈兼见呕吐者,加服辅助方:川连5克、川贝母粉10克、公丁香5克、肉桂3克,四味共研细末,分成5包,每日1包,分2次冲服,吐止即停服。平日可加服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2次。
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
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
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中医按摩能治疗痛经按摩子宫穴
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经期前后按摩均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按摩八髎穴
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针对女性生殖系统,按摩八髎有运行气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经时使用按揉及按压的手法,效果都不错。
按摩太冲穴
大冲为肝经的穴位,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效果,按揉有助于减缓痛经。
按压合谷穴
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个,它具有镇静止痛,通筋活络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
如何缓解痛经?
痛经会对女性造成不好的影响,可采用中医穴位按摩的方法来缓解痛经。
1、用双手掌相互摩擦,直至发热,在脐下小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抚摩大约200次。
2、点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3、以小鱼际掌揉关元、气海穴,各1-2分钟。
4、仰卧位,双脚蹬空,如骑自行车,2分钟左右。
5、进行调整呼吸,练习腹式呼吸及逆式呼吸。
6、仰卧位,双腿伸直高抬,坚持数秒钟,放松后再放下,反复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