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飞鹰艾迪》讲了一个令人落泪的故事。
男孩艾迪是一个从小就梦想着参加奥运会的年轻人,他每天都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出发去参加比赛。
面对他的怪异举动,父母没有嘲笑,也没有讥讽,只是安静把他接回家。
为了靠近梦想,他主动参加各类练习,跑步、跳远、举重……
尽管摔坏无数眼镜,摔伤自己的膝盖,他也不曾放弃。
终于,艾迪获得了滑雪训练的资格,冬奥会仿佛就在眼前,他开心地跳起来。
只是,梦想的破碎来得如此之快,因为高度近视和伤残,他被项目组踢出了局。
这样的经历,会打倒艾迪吗?当然不。
艾迪有明确的目标,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寻找另一条路——跳台滑雪。
这项运动危险系数极大,耗资也极大,艾迪训练之余就在滑雪场的酒吧打工。
幸运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天才跳台滑雪运动员皮尔,在对方的悉心指导下,他成功参加奥运会,挑战了90米跳台,打破了自己的记录。
尽管这个成绩并没有让他获得奖牌,可是艾迪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已经足够自豪。
促使他实现梦想的动力,有他父母无言的爱,也有他自己强烈的内驱力。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一段话:
其实每个人都有内驱力,它是生命力本身。
但如果一个人遭遇了不正常的童年,他的内驱力就可能被毁掉。
对父母来说,不是要去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而是不要破坏他们的内驱力。
这需要父母尊重界限,不把自己的要求、期待、焦虑、恐惧加诸孩子身上。
父母只要做到这一点,孩子就能听从内在的召唤,发展自己,保有内驱力和创造力。
父母真正爱孩子,不是把自己的期待和焦虑都压在孩子身上,而是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和目标。
当孩子没有前行的目标,没有前进的动力,他就会表现得左右摇摆,变得消极而低迷。
当孩子有自己的方向,内心不会感觉迷茫,而是一点点努力,更容易抵达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