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之际天气依然炎热,我国各大医院门诊的发热病患者日渐增多,可是,很多小朋友更是连续不断地出现了高热不退、多饮、多尿、少汗或者无汗等症状。难道是在空调房里待久引起了感冒发热?还是小朋友患了糖尿病?知名老中医“马氏儿科”传人吴康健教授指出,其实除了一部分小朋友是因为感冒而发烧,大多数的小朋友是得了暑热症。
专家称,天气炎热,小朋友年龄小,稍不注意,非常容易患上暑热症。中医学上讲,暑热症主要与小宝宝的体质因素有关,如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发育营养较差,或久病体虚,气阴不足,入夏以后,不能耐受炎热的气候而发病。“外因是由于暑热之气,内因则与小儿体质因素关系密切。”吴康健教授认为,小儿为稚阳稚阴之体,体弱不耐暑热熏蒸。而一些发育、营养较差,病后失调导致气阴两虚的小儿,更容易患这种病。
患暑热症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有“三多一少”的情况,也就是说:多有发热、多饮、多尿、还有少汗或者无汗等症状。体温会随气温而变化,可持续2-3周。小朋友皮肤还会变得干燥甚至摸起来有灼热感,这时的小朋友都不太愿意吃东西,也没精神,有时像大人一样会昏昏欲睡,或者消瘦。
专家解释,小朋友因为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充分,导致了体弱而无法对抗暑气,所以暑气可以侵袭小宝贝的肺胃,这样使得体内水分调节发生障碍,汗液便无法正常分泌。“汗一旦发不出来,体热就退不了。”吴教授说,发烧后,机体处于高耗能状态,会消耗很多水分,从而使发烧的小朋友汗变得很少或者无汗。“另一方面,因为消耗过多的水分,小朋友会感觉到异常口渴。由于暑热伤气,肾对水的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补充的水分不容易被吸收,而大部分从肾脏排出,从而导致尿液增加,此时的尿液一般比较清。”
患了暑热症,专家建议可以试试采取中医治疗。更关键的是,身体虚弱的小朋友可以进行一定量的中医调理。此外,要有效预防小朋友暑热症,家长们务必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居室内通风降温,让小朋友睡足觉,但午睡时间不宜太长,尤其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不宜过长。同时注意营养,要少喝饮料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和过凉,大汗后不宜冲冷水澡。
总结:夏秋交替之际怎样预防小朋友中暑呢?专家建议可以试试采取中医治疗。同时注意营养,要少喝饮料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和过凉,大汗后不宜冲冷水澡。家长们务必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居室内通风降温,让小朋友睡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