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婴幼儿患腹泻的非常多,而且容易死亡。经过国内外多年研究,加强了预防,提高了治疗水平。近年来,小儿腹泻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但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而且仍有死亡。所以,此病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那么,婴幼儿为什么容易引起腹泻呢?调查表明,小儿腹泻多是轮状病毒作怪。
轮状病毒引发婴幼儿腹泻的过程及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发病者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对较少,胃肠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发病后症状较重,所以又称为“小儿秋季腹泻”。具有很高传染性的轮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但也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营养状况与发病程度的关系也并不密切。5岁以下儿童几乎人人都遭受过轮状病毒的感染,但高危人群主要为6个月~3岁的婴幼儿。这是因为此阶段的婴幼儿胃肠道生理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而此时来自母体的抗体已降至最低。
轮状病毒性腹泻对小儿的危害及相关症状:
多发于秋冬季节的轮状病毒腹泻,潜伏期3天左右。患儿发病初期症状为咳嗽、发热、流涕、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大便每日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病程一般可持续3~9天,每天腹泻次数在10余次至数十次不等。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患儿会出现脱水、肺炎及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更甚者还可合并脑炎、肺炎、肠出血、肠套叠或病毒性心肌炎而危及生命。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约50%~60%是轮状病毒性腹泻所致。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
轮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实行母乳喂养,温度适宜,营养全面,还含有免疫球蛋白等抗病成分,有利于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孩子的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每次吃东西前都要给孩子洗手。作好卫生防范,才能有效避免传染。若已经患病,不要对属于病毒性感染的轮状病毒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内菌群失调。也不要对肠壁发育尚未完全的幼儿,使用成人惯用的止吐或止泻药,使原本不能消化吸收的刺激物质渗入肠壁组织,延迟复元的时间,造成长期腹泻或过敏。应请医生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目前虽无特效药治疗,但一般可采取病毒唑治疗、补充水及电解质、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等措施进行治疗。轻度患者,口服乳糖、蜂蜜、麦芽糖、乳酶生和维生素C,扶植大肠杆菌的生长,若体内缺少肠球菌,可口服叶酸、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2,进行调节。治病同时,可服用双歧杆菌制剂,补充小儿体内正常生理菌。
轮状病毒致死率之高早已成为全世界医学界研究的焦点,对宝宝和妈妈都是不小的挑战。小儿腹泻多是轮状病毒作怪,通过以上对于发病原因,症状,预防与治疗的学习,妈妈面对小儿腹泻是否可以更加理智,冷静了呢?家长随时观察病情发展,必要时及时就医,让宝宝彻底摆脱轮状病毒的威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