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 悄声细语才是正道

日期:03/07 来源:用户上传

当孩子顽皮淘气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喜欢大声训斥孩子,他们认为这样声势大,效果好。然而实际上,这种做法一般情况下收效甚微,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

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外界环境极易影响到他们而使其情绪发生变化,所以父母的大声训斥会使孩子因受到突然袭击而惊慌失措,精神状态变得高度紧张,以致于引起孩子的反感,对方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或者一个耳朵进,另一个耳朵出,教育效果便无从谈起。

或许有时候大声训斥可以暂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言行,其实孩子是口服心不服,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引发沉默、固执等对抗方式,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养成心口不一的坏习惯。

此外,一味的指责甚至体罚孩子,会影响到心理发育状况,渐渐的不再信任家长,如此便有可能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渐行渐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尊重和要求之间存在着一种“教学依存性”——即10:1。意思是说,要在10倍地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再去对他提出要求。

严格的要求必须建立在高度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之上,不然,严格要求就好像逆水行舟。所以,父母在教育要求的内容选择上,应当尽力发现并赞扬孩子的长处,且以此去压倒他的短处,而教育要求的表达形式上,应将大声训斥的做法彻底摒弃,选择使用低声调的悄声细语。

当父母放下身段以悄声细语教育孩子时,孩子会体会到家长的沉着、冷静、爱护和亲善,从而使其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并及时将自己所想说出来。只有父母不再居高临下,孩子才有可能表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无论他说的对错与否,有无道理,但这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家长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够对症下药,这样才不容易让孩子走进死胡同。

与孩子悄声细语进行对话,孩子会感觉与家长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能引起他听大人说话的兴趣,从而集中精神听讲话的内容,如此才可能真正领会到家长的话是正确的,以及重要性,不知不觉中他们也就接受了父母的教育。

与孩子悄声细语进行对话,反映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现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依赖以及亲密关系。倘若父母可以常常以悄声细语的方式教育启发孩子,那一定会受到孩子的欢迎,也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为温和亲切的低声调表现了大人的良好情绪和心境,它将会强烈地感染孩子,从而令孩子冷静思考之后理解教育者的要求。

此外,常用低声调跟孩子对话,还能够使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加深,孩子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的信心也就逐渐树立起来了。

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孩子,莫要大声训斥,悄声细语才是正道!

你感兴趣的

今日推荐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