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心理联结的概念大约在20年前就开始受到关注,首先是马歇尔·K·克劳斯博士和约翰·H·肯奈尔博士开始研究。他们报告说,如果孩子一出生就能够和妈妈多进行16小时的接触,对妈妈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不过,一般在孩子出生以后,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
克劳斯和肯奈尔报告说,在出生后的几年中,那些在产后卧床阶段花更多时间与新生婴儿进行亲密接触的母亲,往往会对她们的孩子更加爱护、更加关心,也更加温柔。因此,亲情心理联结的概念就随之产生了: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新生儿与其母亲之间的强烈而健康的依恋关系的迅速发展。
这个结论被大家广泛接受,很多的医院都对自己的政策进行了修改,希望能够让妈妈和新生宝宝能够尽可能多地亲密接触。
在最初的亲情心理联结现象的研究中,主要研究居住在克利夫兰的低收入家庭的母亲。在斯坦福大学,大家对中产阶级的母亲同样进行了研究。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发现,在第一个月的养育工作中,和孩子接触多的妈妈会更喜欢和孩子肢体接触,同时通过身体语言表现出对宝宝更多的爱。
可是,在孩子满一岁后,各种差别就消失了。斯坦福项目因此得出结论,认为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婴儿的性别等因素对于养育方式的影响远远大于早期的亲密接触。
除了上述研究以外,对于亲情心理联结还没有做过其他直接的实验。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我们要更为谨慎。
当研究者对这个结论犹豫的时候,他们逐渐开始找其他的已知证据。很多已知的信息都间接涉及到亲情心理联结问题,有的说明一些孩子在出生后头两年中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过程。
在依恋过程方面,我们对孩子和动物都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早期经历对于终生的情感与社会健康非常重要,而良好的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对于身体、情感和教育发展都有所帮助。
在出生后的头3~4个月里,宝宝还是懵懵懂懂的,他们没有办法分辨出人以及各种事物。新生婴儿会同任何花大量时间和他在一起的较为年长的人建立起依恋关系。
直到第4个月,宝宝会开始挑人示好,一般情况下是他的妈妈。这时候,依恋关系就更加牢固了,到了第2年末期,宝宝基本上都会围着妈妈转。
从宝宝的角度来看,依恋关系的发展对宝宝的成长意义不大。但是,从母亲的角度来看,这几个小时的确是一段特殊的时间。
尽管从智力、感情和社会能力的角度来看,新生儿是最单纯的,可是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就不一样了。在产后的第一天,妈妈就会有一些特别的感觉和经历,这会对她日后的养育方式和对宝宝的感情产生持续的影响。
那么,我们要如何看待这一个论点呢?现阶段,论据还不是很充分。但是,还有很多其他证据显示,亲情心理联结的概念应当被纳入依恋关系这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之中予以考虑,依恋关系通常是孩子出生后一两年内发生的。所以,依恋关系的成功建立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我们假设亲情心理联结的建立主要是宝宝出生第一天的事情来决定的话,情况会变得怎么样呢?要是这样,结果就是爸爸妈妈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同时,他们会因此而获得很多乐趣。不过有些妈妈如果没有办法和宝宝亲密接触的话,就会担心宝宝和自己不亲。
因为各种原因,许多妈妈没有办法和宝宝长时间在一起,她们就会特别担忧。对于领养孩子的父母来说,情况也是如此。
为所有这些父母考虑,对于亲情心理联结这个概念,我认为不用看的太重,它只是一个没有太多证据假设罢了。
另外,在研究人类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多的关于生产和养育的想法,很多都是没有办法证实的。比方说,几年前,非洲的一名产科医生曾经对他的患者使用过一台减压机,用它套在妊娠晚期的妇女的肚子上,这样,较低的空气压力就能减轻腹壁所受到的外部压力。
这名医生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声称,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孩子会更加健康有活力。同时,他还声称,这些孩子在1岁时的发育状况也会更加好。
你可以想象这篇文章所产生的影响。大家都想要找到有减压机的医生来帮助生产。可是这种现象流行一段时间后也就消失了。很多人可能根本就没听说过。
综上所述,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中,和宝宝呆在一起的时间越多,对大家就更好。但是,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天无法与他进行16小时的亲密身体接触,对爸爸妈妈和宝宝间的健康依恋关系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