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宝妈私信我说宝宝黄疸高,医生给开了茵栀黄颗粒口服,但吃完后宝宝每天都大便很多次,小屁屁已经淹红快要拉烂了。该怎么办才好,这茵栀黄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吃呢?
还有个妈妈求助宝宝吃了茵栀黄颗粒后,腹泻了两个月,体重没有增加,要怎么办?
说到茵栀黄恐怕有不少宝妈都给孩子吃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产科和儿科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标配。但我们真心建议大家,治疗宝宝黄疸不要盲目服用茵栀黄颗粒。
首先明确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黄疸
十个新生宝宝八个有黄疸,足月的孩子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现黄,生后5-7天黄疸程度达峰值,之后黄疸值逐减,2周左右完全消退。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吃奶正常、睡眠良好就可以再观察看看。
病理性黄疸
1、新生宝宝的黄疸出现的时间过早;
2、或黄疸期间胆红素值大于15mg/dl,黄疸值还在升高;
3、黄疸消退延迟,或消而又复现。伴嗜睡、吃奶减少、精神差等现象,这就属于“病理性黄疸”的范畴,是需要积极干预治疗的。
关注佳禾,更多干货,佳禾定期更新
2016年茵栀黄注射液
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茵栀黄作为中医治疗黄疸的常用药,相信月嫂姐妹们应该都不陌生,但是因为它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在去年国家药监局就明令禁止了对新生儿和婴幼儿使用茵栀黄的注射液。
注射液所有的医生都知道了不能用于小宝宝,但茵栀黄口服制剂、茵栀黄颗粒能给小宝宝用吗?
2017年药监局:
茵栀黄口服剂副作用太多
在2017年8月21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发布了关于修订茵栀黄口服制剂说明书的公告(2017年第96号),明确的说明了服用茵栀黄口服制剂会引起腹泻、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脾虚大便溏者慎用。可用完很多宝宝就会拉肚子,随时随地拉水。
口服茵栀黄的退黄原理其实与泻药类似,让孩子多排便,将多余的胆红素排出体外黄疸自然就退了。
关注佳禾,更多干货,佳禾定期更新
茵栀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这个茵栀黄口服液的原方出自于《金匮要略》的“茵陈蒿汤”,此方原来是用来治疗成人“阳黄症”的。
茵陈蒿汤原方组成是三味药:茵陈蒿﹑栀子和大黄。茵陈蒿汤被“中西医结合”,中药西制成了口服液之后,还在原方之中增加了一味寒凉药“金银花”,目前被西医移植广泛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并且被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治疗手段。
来分析一下茵栀黄口服药的药性:
【茵陈】苦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心肝经。
【金银花】甘寒,归心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以上四味药全部属于寒凉药!而且按着四味药的归经,由服用这四味药所带入的寒性,就会进入到婴儿的相应的脏腑!这就解释了大多数新生儿在服用了茵栀黄口服液之后首先会出现腹泻。
(茵栀黄颗粒也不要给宝喝)
在新生儿刚刚出生1-2天之后就被服用了巨寒药,而且需要服用7-10天!可想而知,这对新生儿的身体将会造成多大的损害!这样的寒凉药就被西医堂而皇之地直接给灌进了新生儿的腹中!那显而易见地比之于外来的风寒,这个长驱直入的寒凉药对于新生儿的伤害要更严重千百倍以上哦!
2011年《中华儿科杂志》曾发表了一篇「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中记录,每 100 个孩子中就有 25 个孩子会出现严重腹泻的症状,从概率学上来讲, 这真的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
这样频繁的腹泻对孩子来说,已经大大超出了可以承受的范围。而长时间的腹泻,容易激发乳糖不耐受,这对还在喝奶的孩子来说,在营养吸收上是非常不利的。
多吃多排、蓝光
才是最适合新生儿的退黄手段
生理性黄疸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只要宝宝吃的睡的好,大小便颜色正常,过了高峰期,黄疸便会自行消退。若是家长们还不放心,可以适当的让宝宝多吃些,促进代谢,加强胆红素的排出。
关注佳禾,更多干货,佳禾定期更新
病理性黄疸最好的治疗办法是什么
1、 蓝光仪
新生儿黄疸的元凶“胆红素”是不溶于水的,主要在肝酶的作用下从胆道排泄。对于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而言,蓝光光疗是简单而快速起效的方法。
所以就算大夫给开了茵栀黄都要跟大夫商量一下,看能不能不吃,大夫含糊其辞,那就不给宝宝吃茵栀黄。如果大夫非让吃,那就跟大夫商量看能不能用照蓝光代替。
(很多医院宝宝在照蓝光的时候家人可以陪着,不用担心母婴分离)
2、葡萄糖
孩子出生后最初几天中,在两次母乳喂养之间用小勺加喂给新生儿10%葡萄糖20~30毫升,每天6~8次,连续2~3天,以后逐渐减少加喂次数,直至一周后停止加服,单纯母乳喂养即可。
新生儿肠胃较弱,月嫂和家长能不让宝宝受罪,就选择温和的退黄治疗手段,让宝宝少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