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就要开始注射第一针疫苗(卡介苗),随着年龄的增加,疫苗注射的时间也跟着延长,直至7周岁。
注射各种疫苗本身是好事,因为疫苗是预防各种传染疾病的最佳方法。但就在前不久,因宝宝注射乙肝疫苗葬送了性命之后,有一部分家长开始为宝宝是否继续注射疫苗而担心了起来。
其实,疫苗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让孩子接种疫苗也不是错误的。只不过为了安全起见,长在带孩子接种疫苗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接种,什么情况下不能接种,或在身体不适时接种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下面这10种情况,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1. 有过敏史的宝宝一律不得接种疫苗(除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外)。
2. 患有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疾病以及结核病的宝宝,也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3. 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尤其是活疫苗。
4. 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宝宝,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高热惊厥、抽风病史、脑炎后遗症等均不宜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脑和流脑疫苗。
5. 如果宝宝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应暂缓接种,以免加重病情。小编建议完全恢复后一周再行接种。
6. 如果宝宝发热、体温超过37.5℃时,也应暂缓接种。
7. 如宝宝的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牛皮癣、湿疹、皮疹及化脓性皮肤病,则应在治愈后再行接种。
8. 如宝宝的大便比平时增多,如每天排便4次以上,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9. 凡发现有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则不宜接种麻疹、麻风、麻风腮、流感等疫苗。
10. 凡对牛奶蛋白过敏、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不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