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源自大别山民歌,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并在中国全国多个省份传唱的民歌,采用《八段锦》曲调,是为庆祝苏维埃成立所作,是一首歌唱八月里成立的苏维埃的歌,原名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
由于曲调优美、歌词生动,这首歌很快就在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传开了。后来,伴随着红军的足迹传遍了大江南北。它是以大别山民歌《八段锦》为曲调、依曲填词而成的。
《八月桂花遍地开》创作背景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至今传唱,影响了几代人,然而没人知道它的确切作者是谁。一直流传的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江西民歌;一说是河南商城县的一位革命烈士所作;还有一说是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罗银青所作。这首歌曲是为了歌颂苏维埃政权成立而创作的。
歌曲采用民歌《八段锦》的曲调,歌词经加工修改,最后定为四段。 歌词一共有10段。
这首歌的创作者和产生时间、地点等问题,从二十世纪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了很多争议。这首歌的作者很难确定为某一个人,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很多人的加工、润色,逐渐丰富完美。这首歌系由大别山民歌改编而成。但仅大别山革命老区就有河南商城说、河南新县说、湖北红安说、安徽金寨说、安徽六安说等等,曾有一段时间还有中央苏区江西说。由于该歌曲曲调与江西民歌风格迥然不同,江西最终被研究者排除,但视为从江西产
生了进一步的传播。1931年夏天,原在鄂豫皖苏区工作的红军32师副师长漆德玮等一批同志,从鄂豫皖调到中央根据地工作,这支歌就由他们带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很快在那里流传开来。1932年10月开始,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转移到了四川和陕西,这支歌曲又传唱到川陕地区。
这首革命历史歌曲,是伴随红军的足迹传唱大江南北的。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桂花》在全国越唱越响,最终成为红色经典歌曲。
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将这首民歌改编成民歌合唱曲,并于1964年把它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以女声合唱的方式震撼呈现。此后,合唱也成为这首歌最常用的演绎方式。
《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歌词
两版歌词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红军队伍真威风,百战百胜最英勇。
活捉张辉瓒呀,打垮罗卓英呀,
粉碎了蒋介石的大围攻,
一杆红旗飘在空中,红军队伍要扩充。
保卫工农新政权,带领群众闹革命,
红色战士最光荣。
亲爱的工友们哪,亲爱的农友们哪,
拿起刀枪都来当红军,
拿起刀枪都来当红军。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民友们呀啊,
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站在革命的前线,不怕牺牲冲向前,
为的是政权呀啊,为的是政权呀啊,
工农专政如今以实现,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工民友们呀啊,
今日里是我们,解放的一天。
领导群众数千万,跳出地狱鬼门关,
不在受摧残呀啊,不在受摧残呀啊,
封建制度彻底要推翻,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工民友们呀啊,
封建制度,一定要推翻。
完成民主革命,反动势力要肃清,
团结向前进呀啊,团结向前进呀啊,
政府就是我们的家庭,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民友们呀啊,
把阶级消失净,才能享太平。
《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鉴赏
从方言习惯用语来看,这首民歌是依据大别山的小调“八段锦”填词而来,其中习惯用“呀”、“啊”等,而江西的民歌惯用“哎呀来”“哩格子”等虚词。这首歌是以商城为中心的大别山歌谣《八段锦》填词改编而成的。《八段锦》是一个民歌的曲牌,首句是“小小鲤鱼压红腮”。《八段锦》是信阳典型的民歌,原来的歌词是:小小鲤鱼压红鳃,上游游到下呀嘛下江来。头摇尾巴摆呀哈,头摇尾巴摆呀哈,打一把小金钩钓呀嘛钓上来。小呀郎来呀啊,小呀郎来呀啊,不为冤家不到此处来。
《八月桂花遍地开》彰显了革命根据地革命历史歌曲的基本特征。从内容上来看,这首歌是对大别山地区那个特定时期革命斗争史实的记录和描写。从音乐风格上看,这首歌具有鲜明的鄂东北传统音调的地域性特色,与自古流传至今的大别山区传统民间音调相一致。从音乐表现语言方面看,具有简洁、明了、率真、铿锵、直抒胸臆和情感的特色,是那个特定时代音乐表现语言的生动写照。它既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实提供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史料,也为中国革命音乐运动和新音乐建设提供了具有强烈地域性特征的佐证。